:::严忠明项目策划事务所:::----Http://www.yansplan.com
点击返回首页

首 页
关于我们
项目动态
策划领域
地产策划
旅游策划
服务方式
项目策划
工作流程
策划方法
真问题分析
思想采购法
思想采购
前沿探索
开发模式
我们的案例
案例精解
客户评价
业务联系
BBS留言
联系方式
:::严忠明项目策划事务所:::----Http://www.yansplan.com
 当前坐标:首 页 >> 思想采购 >> 前沿探索
上海商业地产:风险大过机遇?
刘笑一  
  

“如果定位为商务与商业混合经营的大厦,那么即使在再好的地域也肯定会失败。”上海社科院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朱连庆在531日召开的“2006行销商业地产高峰论坛”上说。

他所指的这一项引是正在建设中的申城第一高楼“森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位于寸土寸金的陆家嘴,30多万平方米的森大厦准备在做一幢甲级办公楼的同时,打造一个五星级的宾馆,甚至还打算尝试做SHOPPINGMALL。然而这在朱连庆看来“是会失败的”。

“不同的地域、业态、项目面临着不同的机会”,朱连庆认为,作为金融集聚区,陆家嘴这个区域是不能把商业、商务组合经营的,而只适合商务办公。

而朱连庆举出森大厦这个例子,其意不仅仅在于剖析定位的明确可以左右一个项目的成败。

“上海的甲级商务楼只有300多万平方米,而商业房地产则有3000多万平方米,森大厦参与哪一个市场的竞争应该很明显的”。从他这句话的背后,业界可以听出这样的弦外之音。

——总量过剩的上海商业地产在结构上并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已经蕴含着风险。

总量过剩、结构失衡

尽管总量已经饱和,但每年还有二三百万平方米的新增商业地产项目在建或等待审批,而《上海市零售商业网点面积调研报告》显示,到2007年全市零售商业网点面积将达到4000万平方米左右,居民人均零售商业面积约2平方米。

这使得上海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鸿铭有些担忧。“上海人均商业地产面积已经超过香港,接近东京、纽约的水平;商业地产总量过剩必然引发空置率居高不下。”

据了解,目前卢湾、虹口、金山、南汇、崇明已成为上海19个区县中,新增商业物业供应积压最为严重的区域。这五区商业物业的去年全年新增供应量中,均出现了超过一半的过剩。

而其中虹口、金山、南汇主要是由于商业物业新增供应量的大幅增长所致;而卢湾、崇明则是因为需求的严重不足所致。显而易见的是,更多的空置集中于市郊。

朱连庆认为,新建商业房地产项目从中心区在向郊区扩散,这个趋势是很正常的。上海市中心的商业业态规划已比较完整,这意味着潜力也比较小。然而市郊虽然机会多,但是随着未来这些地区的上市量放大,风险也逐步加大。

并且,各种商业项目一哄而上,地区和业态分布均显现出不合理的局面。按照张鸿铭的说法,是整体商业布局“粗放有余、精细不足”。

一个突出的表现即在于:上海的商景堪忧。

事实上,在上海的某些中心区域内集中了十几家高档购物中心,同质化倾向所产生的“贴身肉搏”已经使经营不容乐观。同样的现实也发生在一些相对较远地段的大卖场身上。比如莘庄和真北路,都已集中了七八家大卖场,竞争使得其利润已经相当低。

但最令朱连庆感到严重的问题,仍然是在于商业地产结构失衡。“商铺明显多于写字楼。零售商业中心的面积约是甲级写字楼的十倍,这种结构并不合理。”

与此相矛盾的却是,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和总部经济的拉动效应,上海甲级写字楼仍在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运营模式亟待转变

在众多专家眼中,目前的上海商业地产市场隐含的风险还在于:开发商经营物业的意愿不强,而是希望通过出售套利。

上海商业地产专家姜新国认为,部分商业地产项目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无法带来预期回报从而导致无效经营面积的增加。

这已经使一些开发商尝到了苦果。从去年起,有“上海地产大王”之称的仲盛集团已经为旗下一个全出售的项目“韩港城”大伤脑筋。而事情的缘起,就是因大商铺分割小商铺出售而导致的经营不善“后遗症”。

“单纯的房地产开发并不能够顺利经营起一个动辄数10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项目,如十可改变盈利和管理模式,已经是商业地产开发商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朱连庆说。

张泓铭在本次论坛上也发表了近似观点。“在大谈商业地产的供需和融资同时,如何经营管理也是个问题。过去的小业主分散型管理模式必将转变为适度的集中管理。

易居中国主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丁祖昱则对上海的商业地产发展表示“谨慎的乐观”。他认为,由于上海每年增加200多亿元的零售消费总额,商业地产开发还是拥有一个相当强大的支撑。从总体来看,属于风险机遇并存。

“商业地产开发的参与主体将发生巨大变化,具备经营理念的开发商和投资者将介入市场”,丁祖昱分析,违背商业规律的运营模式将会在5年内得到转变,将商业地产的短期价值演变成长期价值。

而他所指的投资者中,即不乏对商业地产长线看好的海外基金与投行。他们的操作手段,正是从本土开发商手中购入商业物业,再将这些持有型物业进行包装,用规范化的经营管理来使其增值。

摩根士丹利、荷兰NG、瑞士信贷银行等有关人士,在采访中均对上海的商业地产未来一致看多.,认为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可能在未来五年内谨慎乐观,而五年后的长期市场将大有可为。

但丁祖昱仍然认为,“虽然海外基金对于中国商业地产长期看好,但许多基金的运作时间局限在5年,短期之内商业地产的风险仍然大于机遇。”他强调,“项目开发决不可盲目,只有把握好发展机会才有空间”。

中国房地产报 记者 刘笑一 上海报道

点击次数:2136   【 打 印 】【 返 回
 
  首 页 | 策划领域 | 服务方式 | 思想采购 | 策划方法 | 我们的案例 | 业务联系 | 友情链接 | 雁过留声English [TOP
[免责声明] 本网站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刊载的文章涉及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即时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深圳市严忠明项目策划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景田路擎天华庭B-16D
Email: yanzm@21cn.com | yansplan@126.com
业务联系:13802270231 电话:0755-23917262

     [ 粤ICP备061157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