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忠明项目策划事务所:::----Http://www.yansplan.com
点击返回首页

首 页
关于我们
项目动态
策划领域
地产策划
旅游策划
服务方式
项目策划
工作流程
策划方法
真问题分析
思想采购法
思想采购
前沿探索
开发模式
我们的案例
案例精解
客户评价
业务联系
BBS留言
联系方式
:::严忠明项目策划事务所:::----Http://www.yansplan.com
 当前坐标:首 页 >> 项目动态 >> 最新动态
深圳河的呼唤:从界河到“塞纳河”
严忠明  
  
 
 
 
一、河套区规划的来源与现状
 
    深圳河是香港与深圳的界河。这条界河的形成,有较长的历史原因。1842年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它的主要内容是: 把香港岛割让给(条约上用「给予」字眼)英国。其实际意义是把香港永久地割让给了英国。[1]1860年的中英签署了另一个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将九龙南部割让给英国,这个不平等条约里的割让也是永久性的。而之所以有“99年”的说法,是因为在1898年的中英签署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以及一系列租借条款中,将九龙北部以及新界租借给英国99年。1982年中英谈判时,邓小平指出,中国政府不会承认之前的不平等条约。所以香港的领土,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在内,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会全部收回其主权。1997年香港回归。

    在英国政府殖民管治时期,香港政府划定了与中国大陆的边境禁区。香港边境禁区是指设于香港新界北的边境禁区,最初于1951年设立。2008年,港府公布,将分阶段解禁边境禁区,由原来约2800公顷缩减至约400公顷。解禁的边境禁区中,包括极具商业价值的落马洲河套、有发展生态游潜质的蚝壳围,以及莲麻坑和白虎山附近的土地。
 
     2012年梁振英以候任行政长官身份接受港媒访问时就提到,深圳河以南28平方公里的边境禁区可以变成特区中的特区,内地人和外国人均可以免签证进入香港边境禁区,享用各种服务,包括金融、商业及法律。根据港府规划署针对深港边境区域的研究,该区域将部分边境禁区发展为综合式商业娱乐区,包括在落马洲河套区设立中外商贸博览设施,供内地制造商作为进军全球市场的窗口,向海外和香港买家展销产品,也可作全球公司采购中心,由香港专业和其它商贸机构提供支持服务。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落马洲飞地。落马洲河套区是香港邻近深圳市边界的一个区域,位于皇岗与落马洲两个口岸之间,面积约99公顷,土地原来属于深圳市范围。 1990年代末,港深两地政府进行的深圳河治理工程竣工后,新旧河道在间形成一个曲流(又称河套或河曲)区域,拨归香港管理。
 
   1997年深圳河截弯取直的改造工程将这块原本突出、三面环水的河套区变成了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深圳河的新旧河道分别将其环抱。由于港深之间的分界线以深圳河河道的中间线为界,经历了1997年对深圳河的改造工程之后,原先位于深圳河旧河道以北、属于深圳的落马洲河套地区成为了深圳河新河道以南、香港特别行政区边境管制区的一部分。
 
    根据当时的决策,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归属权仍然属于深圳,但管制权则交给了香港特区,该地区于是成为了深圳的一块“飞地”。2007年香港政府打算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开发该片土地,并列为香港十大建设计划之—。同年深圳市政府组团访港,提议在CEPA的框架下实施新一轮的港深合作,得到了香港特区政府方面的热切回应,港深两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签署了《关于近期开展重要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协议书》。按照深港两地设想,这块处女地将被打造成以发展高等教育为主,辅以高新科研及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科技交流区,容纳约2.4万学生和2.9万就业人群,预计2020年完成开发。
 
    在随后编制的规划方案中,落马洲被分割为教育区、创新区、交流区、生态区、滨河休憩区五大功能区,走低碳发展原则。要求楼层高度不可以超过15层,以保护生态。

    规划希望把河套地区定为「港深特别合作区域」, 建造为跨界人才培育的知识科技交流枢纽,有利于香港,大珠三角和华南地区的长远发展。
 
    不难看出,这一系列的工作和规划方案,都基于一个重要的假设:即香港与深圳的界河永久存在,香港与深圳的边境制度永久不变。香港与深圳的城市发展各自为政。问题在于,这个假设是否对两个城市是最佳的选择?值得商榷。
 
 
 
二、深圳河的源流与归属问题
 
    先说说深圳河的问题。深圳河属珠江三角洲水系,干流上游为沙湾河,发源于牛尾岭,上游支流莲塘河发源于梧桐山。深圳河干流流经深圳与香港,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深圳湾,出伶仃洋。主流长37公里。中下游为深圳与香港的界河。流域面积312. 5平方公里,其中香港新界流域面积为125平方公里。河床平均比降3.1‰,上游植被良好,草木茂密,河床多卵石,中下游河床多砂。
 
     深圳河于历史上称为明溪,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起,更改称为深圳河,深圳河作为英国租借香港新界部份的99年界限时期的界河。深圳河是香港最长的河流。深圳河主要支流有深圳一侧的布吉河、福田河、皇岗河、新洲河及香港一侧的梧桐河和平原河。罗湖桥和福田口岸边境大楼等均横跨于深圳河上。事实上,现时的边界除了深圳河外,还有沙头角河和中英街。
 
    深圳河上真正称得上历史文化地标的应该是罗湖桥。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末,广东候补知府易学灏具呈两广总督李瀚章,拟凑集商股方式,修建广州至香港九龙的铁路。因粤汉铁路尚未修通,计划没被批准。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政府与英国议定修建广州至英租借地九龙的铁路。后又因英国发动南非殖民战争而搁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广九铁路借款合同》共计20条在北京签订,当年上半年完成设计,7月分三段同时开工。初建时,广九铁路自大沙头至九龙178.55公里,中、英双方商定,以罗湖桥中孔第二节为界,分为中、英两段。其中,中段长142.77公里,英段长35.78公里,分段施工。罗湖桥至九龙段由英方修建。三孔的罗湖桥,两端桥孔为6.17米钢槽梁,中桥孔为32米钢梁。1911年10月8日,詹天佑主持修建的这一铁路,通车。当年年底中、英两段铁路在罗湖桥接轨连通。
 
    从此,罗湖桥一头是中国内地,一头是英租地香港。罗湖桥成沟通香港与大陆的通道。当时的罗湖桥不但桥面狭窄,只能行驶火车,而且桥身无顶无棚,任凭雨淋日晒。1959年,罗湖桥改建成钢筋水泥桥,桥面也加宽了一倍多。1962年又加盖了铁皮篷顶,在铁桥两侧增设了铁栏杆,并铺上了人行道。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罗湖桥的设施不断改善,面貌焕然一新。罗湖桥旁,深圳站和海关大楼并肩而立。2002年,罗湖桥改成现代化的密封式新桥。2003年深港两地重建新罗湖桥启用,原百年老桥整体移至香港一侧,作为文物永久安置。
 
    目前,跨越深圳河,深圳与香港通过罗湖、福田等口岸沟通。深圳河作为深圳市流域最长的主要的河流,其功能就是作为界河,阻隔两个城市。河边铁网林立,作为城市土地的景观、休闲功能,完全缺乏。

 
 

三、世界著名城市与河流的共生哲学

    古代城市一般在河流交汇处兴起,主要是交通便利水运比较发达,利于人们交换物资。还有就在河流上游主要是有干净的水源可以食用。目前,实际上世界上著名的城市都有一条河流,作为城市的休闲和景观;是城市生活方式的体现。如巴黎与塞纳河,伦敦与泰晤士河,纽约与哈得孙河,维也纳与多瑙河,布拉格与福尔塔瓦河等。

    吉川胜秀在 《城市与河流》中指出[2],伦敦、巴黎、波士顿,以及新加坡、东京等亚洲城市在城市规划思维上的重大转变:摈弃了通过道路修建再生城市的思路,转而开始依靠再生宝贵城市空间内的河流和运河空间进行城市再生。这是塑造城市巨大吸引力的成功方法。

    塞纳河就是巴黎的灵魂。塞纳河是法国北部大河,全长776.6公里,包括支流在内的流域总面积为78,700平方公里;它是欧洲有历史意义的大河之一,其排水网络的运输量占法国内河航运量的大部分。自中世纪初期以来,它就一直是巴黎之河;巴黎是在该河一些主要渡口上建立起来的,河流与城市的相互依存关系是紧密而不可分离的。

    巴黎的城市规划充分展示了塞纳河的魅力。其中塞纳河右岸带有更多历史的厚重感。无数个法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塞纳河改造和巴黎城市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859年,拿破仑三世任命塞纳大省省长、巴黎警察局局长奥斯曼男爵负责巴黎大规模城市改造。奥斯曼拆除巴黎外城墙,建设环城路,在旧城区开辟出许多笔直的林荫大道,并建设新古典主义风格广场、公园、住宅区、医院、火车站、图书馆、学校,以及公共喷泉和街心雕塑,利用巴黎地下纵横交错的旧石矿井建造城市给排水系统。今天的巴黎城市规划,基本上沿袭了奥斯曼制定的标准。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并迎接巴黎世界博览会,巴黎修建了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是当时备受争议的建筑。但今天矗立在塞纳河边的埃菲尔铁塔,已成为巴黎最为瞩目的地标建筑,工业革命的象征。如今的塞纳河边,已经成为世界时尚生活的代名词。
 
    泰晤士河给伦敦也带来了不朽的光环。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是英国著名的母亲河。泰晤士河发源于英格兰西南部的科茨沃尔德希尔斯,全长346公里,横贯英国首都伦敦与沿河的10多座城市。在伦敦下游河面变宽,形成一个宽度为29公里的河口,注入北海。在英国历史上泰晤士河流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比起地球上的一些大江大河,泰晤士河虽然不算长,但它流经之处,都是英国文化精华所在,或许可以反过来说,泰晤士河哺育了灿烂的英格兰文明。

    伦敦的城市规划历来注重对泰晤士河流域的建设。[3]伦敦的主要建筑物大多分布在泰晤士河的两旁,尤其是那些有着上百年、甚至三四百年历史的建筑,如有象征胜利意义的纳尔逊海军统帅雕像、葬有众多伟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圣保罗大教堂、曾经见证过英国历史上黑暗时期的伦敦塔、桥面可以起降的伦敦塔桥等,每一幢建筑都称得上是艺术的杰作。
 
    这些建筑虽历经沧桑,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战争洗礼,但仍然保持了固有的模样,直至今天还在为人们所使用。在伦敦上游,泰晤士 河沿岸有许多名胜之地,诸如伊顿、牛津、亨利和温莎等。泰晤士河的入海口充满了英国的繁忙商船,然而其上游的河道则以其静态之美而著称于世。
 
    纽约的哈德逊河(Hudson River)是美国纽约州的一条河流,长507千米,发源于阿迪伦达克山脉云泪湖,末端汇入纽约港,是纽约州的经济命脉。哈德逊河自北向南流经纽约州东部,沿岸城市包括纽约市、奥尔巴尼市等。下游为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边界。

    目前,哈德逊河区域规划了许多城市休闲生活空间,已成为纽约充满魅力的景观区域。这里也成为利用河流塑造城市休闲空间的典范。
 
 
 
四、深圳河作为界河是城市资源的浪费
 
    但是,深圳与香港在深圳河边相遇,他们一直背靠背默默无语。2047年后,香港要回归中国50年,深圳河怎么办,还继续是架着铁网的界河吗?铁网继续存在的理据是什么?一国两制,没有定义界河永远存在。
 
    深圳的二线关已经悄悄撤离,好像并没有见到大批的乞丐、小偷和流浪汉蜂拥而来。欧盟连国家之间的围墙都撤了,国家安全和文化交流并没有出现危机,天也没有塌下来。因此,深圳和香港未来的边境应该是什么模样,值得探讨。
 
    目前深圳与香港合作共建的河套区规划,是一个保持界河不变(线控制)加一个河套区域开发(点开发)的思维方式,能不能转变为到从点控制(关口)到线开发(深圳河)的思维转变?这对两个城市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海滨,毗邻香港,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深圳是中国经济中心城市,经济总量长期位列中国大陆城市第四位,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深圳有许多很牛的定位,雄心勃勃的理想,像这样:
 
    设计之都、钢琴之都、时尚之都;国际化城市、全球先锋城市、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城市;深港地区建成全球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粤港合作示范区、先行先试示范区等、图书馆之城。国务院对深圳的城市定位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深圳一直在实施东进西扩的战略,但扩大的多是生产空间和组团。在深圳住上一段,你就会发现,街上到处车流滚滚,深圳真的市民公共休闲空间不足。通俗地说,就是遛弯儿的地方,尤其是遛弯遛出国际范儿的地方。
 
    深圳尽管是中国最年轻的,但依然缺乏休闲空间。调查显示,巴黎、伦敦的市民平均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及散步的时间是中国城市市民的2.5倍[4];而中国城市市民在家看电视和上网的比重要高很多。城市休闲空间还存在可达性、可利用率较低的特点,人们对休闲空间的认识停留在城市绿地、休闲广场、街头小游园等一系列基础性的公益休闲空间,对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缺乏考虑,思想上重视公益型休闲空间规划,对于消费型休闲空间的考虑较少。
 
    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城镇化建设,大面积的城市土地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化做好了铺垫,但忽略了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城市休闲空间建设未能赶上城市建设的步伐。

    一个像深圳这样定位为世界先锋城市的大都会,如果没有规划和建设充分的休闲空间,展示城市生活的魅力,只有不断发展生产性空间,显然是有所欠缺的。深圳河作为一条政策上敏感,但又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城市中的河流,显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其未来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纳入深圳和香港休闲空间打造的计划之中。
 
 
 
五、规划思维转变:一条深港合作的河
 
    深圳河应该成为深港城市中的塞纳河、泰晤士河和哈德森河;应该成为这两个城市共建的一个未来休闲空间、城市热点区和中心区。深圳河有足够的长度、空间和容量,从边缘走向中心,这是这条河流未来的一个可行的梦想。
 
    《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提出未来深圳将强调深港合作,共同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在功能定位中将深圳定位为“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都会”,在区域发展策略中提出“与香港形成同城化发展态势”。加强与香港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其它领域的合作,形成“同城化”发展态势。依托深圳与内地的联系优势和香港的对外联系优势,坚持不懈地走向国际市场,不断提升深圳的国际影响力。
 
    其中,我觉得深港合作同城化,深圳河应该是一个平台。在经济发展上,深港联合发展是一种趋势。深圳的角色历来是学习香港、服务香港、维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不仅是国家赋予深圳的特殊任务,也是深圳自身发展的要求。从区域职能上看,深圳与香港这两个城市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则双赢。目前,深圳与香港都处在一个调整时期,双方更应进行优势互补,携手谋求共同发展。长期以来深圳跟香港的合作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今后将加强与香港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其它领域的合作。
 
    从全球定位来讲,深圳通过跟香港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国际都会,这个国际都会也与目前深圳市建设国际性城市的目标是一致的。
 
    深圳河应该回到城市的视野中,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舞台,而不是仅仅是乡村不知名的河流。这条河应该承担深圳未来主要的休闲空间功能,富有国际文化交流,城市生活方式塑造,体现城市特质的使命。应该成为深圳和香港的塞纳河和泰晤士河,成为两个城市密切文化合作的区域。
 
 
参考文献:
[1]. 弗兰克• 韦尔什 《香港史》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年
[2]. 吉川胜秀 《城市与河流》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年
[3]. 贝淡宁 《城市的精神》 重庆出版社 2012年
[4]. 苏伟忠、杨英宝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07年
 
 
点击次数:2438   【 打 印 】【 返 回
 
  首 页 | 策划领域 | 服务方式 | 思想采购 | 策划方法 | 我们的案例 | 业务联系 | 友情链接 | 雁过留声English [TOP
[免责声明] 本网站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刊载的文章涉及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即时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深圳市严忠明项目策划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景田路擎天华庭B-16D
Email: yanzm@21cn.com | yansplan@126.com
业务联系:13802270231 电话:0755-23917262

     [ 粤ICP备061157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