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忠明项目策划事务所:::----Http://www.yansplan.com
点击返回首页

首 页
关于我们
项目动态
策划领域
地产策划
旅游策划
服务方式
项目策划
工作流程
策划方法
真问题分析
思想采购法
思想采购
前沿探索
开发模式
我们的案例
案例精解
客户评价
业务联系
BBS留言
联系方式
:::严忠明项目策划事务所:::----Http://www.yansplan.com
 当前坐标:首 页 >> 项目动态 >> 最新动态
人生的大谋算与匠人精神
本站原创  
  

整理:小美;编辑:杨政德
(本文以严忠明博士于2016年9月在石家庄的演讲录音为基础整理,有删节增补。)

 
 
问你一个最难的问题
 
今天的题目是讨论关于匠人精神的话题。你们都是有手艺有钱的人,但我要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老了该怎么办,也就是说你给自己安排的养老送终的方式是什么?”
 
回答一:养老送终,我想应该是在敬老院。
回答二:孩子指望不上了,自己养自己吧。
 
希望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因为每一个人有一天都将面对。人生就像一个注定要耗尽的电池,你希望打完最后一个重要的电话以后再关机,但是,其可得乎?以我的观察来看,中国现在的养老地产,雷声大雨点小,还没看到有做好的希望;现在各家儿女都少,且都在为生存奋斗,指望他们也是不得已的选择。自己养自己,如何养?
 
以前我看过二十四孝图,对董永在湖北孝感卖身葬父的故事最为印象深刻,因为我在孝感实地考察过。董永是东汉时期的山东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南逃,孝感是古代南北通道。其后父亲就亡故在孝感,董永一无所有,也一无所长,只得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这个十分悲惨而苦逼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养老送终问题的困难与严峻。我想,如果董永是类似你们这样有一技之长的人,大概也不会如此不堪吧。
 
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我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结论:中国人养老的最好方式,就是做一个有传承的导师和匠人。靠自己的传人和徒弟,而不是靠自己的子女养老。我可以告诉你很多这样的故事。

 
 
看到南怀瑾的身后事
 
我给大家讲讲2008年我去见国学大师南怀瑾的故事。
 
老实说,南怀瑾的书我看过不少,相信你们也是。但我基本是也没当正经书看待,基本上是属王安石说的“三上”类闲书。
 
社会舆论一般认为,南怀瑾是现代最了不起的国学大师。他1918年出生于中国浙江乐清县,早年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1949年随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受邀在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其论著的主要方向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领域,其生平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哲学。2012年9月29日于中国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
 
政坛要人如蒋纬国、白万祥等人常前往旁听他讲课,佛门有如虚云和尚也是南怀瑾的弟子。据说李登辉的幕僚苏志诚与刘泰英也是南怀瑾的学生。据传,李登辉曾经利用南怀瑾的人脉,安排密使与大陆进行过秘密谈判。
 
他熟于经史,所谓“出入百家言,经纶三大教,纵横十万里,上下五千年”,他做到了。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阐述是很少有人能跟他比的,所以人们一般尊称他为南师。大家知道,京温铁路是他筹资建的,很牛的一个人。但我总觉得他有一种野狐禅的味道。
 
在汶川地震的那一年,在苏州一个朋友的介绍下,我在太湖大学堂拜会了他。我见到他的第一印象是,他不过是一个又老又小个的,似笑非笑的老头,手绵绵的好像没有骨头似的。
 
进到太湖大学堂,发现大客厅里有七、八个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来自于某重要政府机关的仪表堂堂的小伙子;按评书说的来讲,这小伙双眉带秀、目似朗星、鼻如悬胆、口似丹朱,九尺开外、一表人才;竟然辞掉公职,在南老家中义务为他做秘书。到了晚上,这些学者、商人、编辑,七八个人,围着他聊天。在我看来,表面上南老师是在传授学问,但实际上他是在过他的老年生活。他的老年生活是在一大批信徒、传人、学生的包围之中,过的非常舒服的。
 
后来我才知道,南老有四个子女,但是他的子女来了以后他常常不大理睬,继续讲他的课。南老师就是在这样一群信徒的包围和服侍下,以94岁高龄于2012年在太湖大学堂功成名就,与世长辞的。太湖之滨,是他早已选好了的归葬之地。所以你看,他的子女和他的传人之间就有很大的分别,这种情况在中国不是少数的例子。我当时看到南老师时,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么想的。
 
这也让我思考了太湖文化,江南文化问题。我们有来自东莞的朋友,东莞早年做招商引资,吸引来的台湾人多是做代工的企业,当时从台湾来了几十万人。后来全国的小姐也跟着来了,所以现在东莞搞得臭街了。但是苏州的思路完全不同,他们是招智引资,先把台湾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人请来。于是请南老到太湖边来,给他30亩地,开一个太湖大学堂。因为南老来了,所以台湾的王永庆(台塑集团创始人,台湾首富)的儿子,包括台湾很多有作为的企业都来了苏州。所以人家的招商引资是从文化上的招商引资,这就是苏州的高明之处。南老也是这个原因来到太湖边开坛讲学的。
 
 
 
南老一声狮子吼
 
我这样想问题,大家就知道了我的心态。我去拜访南老,是带着一些问题的,就是想要刁难他一下的。
 
我见面就毫不客气地问:“您讲论语的书我拜读过。不过据我所知,孔子所走的地方无非是山东、河南、安徽边界以及山西这一带地方,他的足迹不过南到楚国的边界,西到晋国的边界,上下也就是400公里,当时中国也就最多有四千万人,他视野有限、在两千年前所产生的思想,还能指导我们现在十三亿人复杂的社会生活吗?”我用这个问题问过一些教授大师,他们都懵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但是南老师笑嘻嘻地请我吸烟。他非常认真地讲了一段我完全听不懂的话。他说,“你知道中华文化有多长吗?两万五千年。前二万年都失传了,研究一下《元命苞》就知道了。《红楼梦》里贾宝玉出家时烧了哪三本书你知道吗?
……”我一脸茫然,只觉得他不按牌理出牌,完全文不对题。
 
正如张尚德教授初次听南先生讲课的体会:天马行空,东一句,西一句,很想上去打他一顿。南先生越说越来劲,还不断引经据典:“那三本书是《元命苞》、《参同契》和《庄子》,贾宝玉悟道了,所以出家了。……中国现在的学术状态,总之一句话,古今已断,中外不接……”;
 
总之,一通胡扯。完了,他教我去研究六祖坛经,好好去南华寺看看吧。

   
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我的一篇文章《南怀瑾的三支烟》,记录了当时的情景。老实说,我从大学读书到博士毕业,见的教授如过江之鲫。但从来没有一次谈话让我记忆如此深刻。如此彬彬有礼、振振有词、文不对题又无从争辩。
 
其实我在二十多年前就在南华寺有过一段经历。当时我随广东省文物工作组去韶关考察,记得带队的考古学家姓徐,是北大毕业的。我们曾特许参观了六祖慧能的真身,还近距离观察了他身上被红卫兵挖的一个洞。红卫兵曾推着六祖真身在韶关游街。那时,南华寺的掌事和尚就曾对我讲经说法。
 
我这几年又仔细研读了坛经,现在理解了,南老师这种对话方式,就是禅宗里面的一种方式,叫做棒喝!不跟你讲逻辑,机锋四出,要打掉的就是你的思维模式和套路。中国的传统学问多是一种实践哲学,讲的是修为、悟道,而不是仅仅从逻辑上来跟你争辩。他用的是禅林里面的棒喝之道,这就是南老师谈话同大学教授不同的地方。如果把做学问也看成谋生的手段的话,南老师就是那种有绝活的人。
 
如果讲国学的传承,南老对国学的理解是非常深邃的。他的讲课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看到六祖慧能的影子。什么叫国学大师,南老当年是这么对我说的:“佛教、道教,我只相信睡觉。”他是出入佛道无碍,有时候完全就是胡说八道,但是引导人前进的路,修炼之路,往往就是这样不合逻辑的路。
 
当时我注意到他面前有两包烟,一包是中华、一包是熊猫,据说他一天要吸两包烟。在与他谈话同时,他就亲自为我点了三支烟,根本无法推脱。我很好奇他90岁了,为什么要抽这么多烟,他说:“你不知道,我当年在峨眉山修道的时候,发现人间的人味受不了,所以我要抽烟熏走那个味道。”这真是让我们这些俗人情何以堪,实践哲学是如此蔑视我们这些现代逻辑哲学的学者。
 
现在我理解了,实践哲学的感悟是有很深的修为基础的,不只是停留在嘴上争论。这也就是他能够吸引如此多的门徒,各种宗教信仰的人追随他的原因。这就是道和术的问题。他就是我看到的鲜活例子,你现在能看到许多关于他的著作,比如回忆南师怎么去世的。他的众徒弟可以说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关注着他的健康,每天为他祷告,他就这样完成了一个善始善终的人生。这就是中国最典型的学人的养老送终方式。这是做学问的人中较高层次的一种。
 
 
 
师徒传承,千年一脉
 
这就是中国人对自己人生的大谋算。我从这个主题告诉大家,这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之一。其实孔子也是如此。
 
孔子有七十二门徒,孔子死后,七十二门徒一起开会,商量老夫子埋什么地方,葬在小沂河的南面还是北面,这决定着今后孔氏家族男丁女丁的旺盛,这些问题都是由门徒为他决定的。门徒最重要的一条,跟世俗的子女不同,没有财产的继承问题,传承的是道统、技术、文化。这是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一个重点。所有从事专业工作的人,最终通过多年的修炼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很多人会开坛讲学,开门收徒,传承专业之道。
 
现代教育的教授们往往教给我们的是知识,但师傅教给我们的是道。为学日增,为道日损。这就是道和术的关系。道是什么?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我们现在大学也好,在工作中也好,我们是在做加法。但修道要求的是损之又损,损到最后,剩下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行业门径。修道者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人生的使命的。
 
所以一个人最幸福的一生、最好的职业是什么?就是在生的时候找到你的使命,并因这个使命做一辈子的努力,可以不断进步,这样你的一生将是完美的。现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手机一打开,搜索一下什么都有了,因此,要安身立命,还得靠你对行业的领悟,对行业之道的传承,是精益求精,不是面面俱到。

传统的武学大师,基本上也都是师徒传承。徒弟在师傅的严格要求下,不但行为举止有礼有矩,还要在师徒关系中尊师重道,倡导武德乃是习武之人必遵之律。优秀徒弟在师傅年老时,像侍奉自家长辈一样尽孝,为师傅养老送终,明白“古今学有大小,未有无师而成者也。”更有武学出类拔萃者,继承师傅衣钵、谨遵师命,在国家有难之时,临危不惧、为国分忧、保家卫国、造福一方;并将师傅传承的珍贵技能流传发展、慎重挑选并择人而教,以免危害社会,此乃习武之大孝。比如叶问,咏春发扬人,师承陈华顺及师伯梁璧,于1950年代在香港发扬咏春拳,被赞誉为“一代宗师”。他是武打巨星李小龙及“讲手王”黄淳梁的师父。叶问最后送终的事情,都是由徒弟帮他办理的。包括工匠技艺也是有这样的特点。这里面中医的例子更多,中医十大名医,不乏这样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去年拿了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的人。颁奖理由是因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其实,她的灵感来自于1600年前的葛洪。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广东博罗的罗浮山炼丹。在谈到疟疾治疗时,他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有一句话:“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受此启发,反复试验,用冷萃法提取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葛洪当年写下《肘后方》是师从于郑隐,郑隐就是在罗浮山修道的,而郑隐又是师从于葛玄,葛玄是葛洪的叔爷爷。这里面中国的医学传统一直传到屠呦呦,近两千多年的血脉错综复杂,一直没有断。
 
中国真正有技艺手艺的人,养老送终是非常光荣的,是有尊严的死。我今天提出来,是想让你们从事黄金珠宝的人们意识到,你们也是工匠中的一员。在过去我们讲的七十二行中,金银珠宝手艺,是了不得的,你们传承的正是中华传统匠人精神。至于在新时代怎么表现,企业使命、战略等,你们应该更多站在传统的角度思考,可以除掉许多浮躁之气,以不变应万变。
 
 
 
“废人时代”要到来了
 
我们现在面临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对普通人来说,现在最困难的是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最近有一个朋友向我诉苦,说生意太难做了,投资什么亏什么,一片狼藉。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冲击,最苦的是心累,觉得自己年纪轻轻就落伍了。
 
我说,我推荐你读一首我认为写得最好的古诗,最近我自己也在常常默念。这就是隋朝的民歌《挽舟者歌》: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这首诗尽管起初是写隋朝的苛政,但如果你把你的投资和奋斗换成诗歌中的苦难的兄弟,你就会从中间找到共鸣。有这种感慨的人很多,互联网带来的冲击,胜过兵荒马乱。年纪越大,越有感触。当然,这是闲话。
 
我推荐大家看一本现在很热门的书,这本书是一位以色列历史学家写的,书名叫《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他擅长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研究。他对人类历史做了全新的考察,对智人怎样从非洲大陆一点一点迁徙到全球的历史做了研究。

赫拉利是按全球史的新视角进行写作的。中国的历史学家对三皇五帝,朝代更迭兴趣很大,但这是他们旧的学术价值观的体现。现代全球史研究认为,国家和文明的区别,并不像我们过去认为的有那么大的鸿沟,地球从来就是一个整体。如全球流感和疾病的流行,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从来都是相互关联的。人类复杂的人种和文明,其起点都是智人从非洲大陆迁移分化的结果。包括中华文明。 
 
举个例子,四川成都的金沙文明、三星堆文明,到底同中华文明,尤其是黄河文明是什么关系,中国的历史学家说不清,为什么?因为看不懂。你们如果去成都一定要去看看,那里面有金箔,金树,那里的人眼睛是纵目,眼睛很长很长,拿个东西像拿火箭筒。三千多年前在成都平原出现了一种这样奇怪的文明,那种人都长得像穆巴拉克。所以现在有一种历史学观点,其实中国的黄河文明并不是原生的,很有可能是来自于中亚文明,而金沙文明就是证据,它证明我们与中亚文明有很高的关联性。这本书从全球史的角度对历史发展问题做了很深的研究。

关于社会发展,书中有许多有启发的预言。尤其是在他最近的演讲中,他谈到,在极度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人群中很大比例的人将成为“废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也没有任何贡献。技术和智能将主宰世界,掌握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人将是超人。社会鸿沟将进一步扩大,长寿将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
 
2029年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雷·库兹维尔更是提出了著名的奇点理论:到2029年,也就是距离今年只有13年,人类发明的人工智能将超过人的智商,也就是越过奇点。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人变成人工智能的某种附属产品。比如去看病,不是我们自己感觉不舒服了、累了才去看病。我们自己说了不算。那么是谁说了算?是电脑说了算。电脑通过检查,告诉你血糖、血压、心肝脾肺肾的状况,判断你是否病了,要不要住医院。是电脑的人工智能控制了我们的判断。到了2029年越过奇点后更是这样,我们很多行业都将被人工智能代替。
 
所以,现在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匠人精神呢?因为只有那些有特殊才能,在行业里有特殊贡献的人,才能够突破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压迫。否则,我们将无立足之地,我们将会因智商的区分而进入更加不平等的社会行列。
 数字鸿沟其实我们现在已经感觉到了,如今玩网络的和不玩网络的是两代人,两者看问题的视野和处理方式完全不同,可以说,微信改变了一代人。我母亲现在快八十了,她开始玩微信,用微信与人对话,用几块钱买六合彩,她觉得很有意思。他们老一辈通过微信远距离进行精神取暖。我们要注意到这种深刻的变化。
 
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了一个“恐怖谷”理论,他认为,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相似,一开始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直到一个特定程度,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为负面。哪怕机器人与人类只有一点点的差别,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目,让整个机器人显得非常僵硬恐怖,使人有面对行尸走肉的感觉。可是,当机器人的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相当于普通人之间的相似度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会再度回到正面,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移情作用。
 
当人工智能与人的智商接近百分之九十五以下的时候,人类是很喜欢的,觉得太像人了,很有意思。可是当人工智能与人的智商相似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的时候,人类会感觉到恐惧。因为一个机器跟人一样的时候你就受不了了。所以我们要意识到,这个时代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正不可挽回的把我们各个行业推向这个方向。未来十年,我们将进入这个人工智能发展的恐怖谷,许多人会非常不适应,这对我们生存的意义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你要往何处去?
 
各位,我要问你一句话:面对这样现状,你要往何处去?
 
这是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是圣彼得说的。当时耶稣在罗马传教受到迫害,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为拯救人类而死,最后葬在耶路撒冷。罗马当局继续迫害基督教,而耶稣的使徒圣彼得因忍受不了压力,便放弃自己的传教工作离开了罗马。在逃离的路上,遇到了复活的耶稣迎面走来。便问:“主啊!你要往何处去?”而耶稣表情严肃地回答:“我要去罗马!”,言下之意是,你不在罗马传道,恪守自己的职责,那么我只好再去罗马死一次。

圣彼得听后羞愧难当,便毅然返回罗马传教,最后被罗马官方钉死在十字架上。圣彼得认为自己不配以耶稣一样的方式钉死,所以圣彼得是倒着钉死的。圣彼得就是这样殉教的。另一个伟大的使徒圣保罗,也是这样殉教的,在处决他的时候,他十分平静,因为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和归宿。他说:“最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最艰难的路我也走过了,我该休息了”。他像一个干完农活的农民一样,觉得该休息了,于是从容赴死。这就是有使命的人的行为。
 
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使命,这就是生命的意义。面对你的职业,在纷忧繁扰的世事,你将往何处去?你要做出选择,否则你很难善始善终,很难在人工智能崛起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定位,十年以后大概会见证到这一点。
 
 
 
日本匠人的生存策略
 
匠人精神小可以成为个人安身立命的策略,大可以成为一个民族参与全球生存竞争的策略。日本人在这点上表现得很突出,这大概与日本资源有限有关吧。
 
这里说一个日本人融入欧洲文化的事例。很多人可能都去过西班牙,参观过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大教堂,其设计师高迪是西班牙的传奇人物。
 
设计大师安东尼奥•高迪,1852年诞生于离巴塞罗那不远的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终生未婚。他一辈子在做建筑,他的建筑非常有特点。高迪从观察中发现,自然界并不存在纯粹的直线。他曾说过:“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所以终其一生,高迪都极力在自己的设计当中追求自然,在他的作品当中几乎找不到直线,大多采用充满生命力的曲线与有机型态的物件来构成一栋建筑,完全模拟自然界的形态。

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大教堂建了一百三十多年还没有建完,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建筑奇迹。这个教堂一边建设一边维修,一边设计一边卖门票,还一边接受捐款。世界上有这样的建筑,是西班牙的骄傲。该建筑的每个部分,都是欧洲工匠文化的精华。如建筑上的玻璃就是佛罗伦萨一个几代人专门做玻璃的家族提供,为了研究玻璃的细微的颜色变化,他们会把玻璃放在不同光线下反复对比,然后把各个部分拼成一整块用在教堂的玻璃窗上,因而非常的漂亮好看。

但是这个象征欧洲文化的建筑物,其中正在生长越来越多的日本文化。这源于一个叫外尾悦郎的日本雕刻师。
 
从1978年起,就到巴塞罗那参与圣家堂工作的外尾悦郎,从一个卑微的雕刻师干起,经过三十多年以后,已经成为神圣家族大教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更被称为日本的高迪。他的作品“诞生之门”上已完成装饰的15具天使雕像经过17年时间,到2000年完成后,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时间文化遗产收录。他一个25岁离开家乡只身前往异国他乡的日本青年,是怎样的毅力让他在巴塞罗那坚持35年?他从最初不被认可、被怀疑到慢慢学习、磨练、经过时间的历练让他成为圣家族教堂的首席雕刻师,胜过众多当地的匠人。对每一座雕像的构思,考虑,到精雕细琢,认真而执着的精神是外尾悦郎成就的关键。
 
外尾悦郎由此带出了大批的日本建筑师到欧洲学习和工作,目前在神圣家族大教堂的赞助和捐献名单中,日本人已举足轻重。日本人就这样通过他们的匠人精神获得了进入欧洲文化市场的入场券。
 
日本匠人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秋山利辉。秋山利辉1943年出生于奈良市,木工大匠。他所创办的“秋山木工”会社是日本皇家指定的家具特供场。他的家具是要至少使用一百年的。秋山利辉倡导匠人精神,为了把年轻学徒培养成一流家具工匠,“秋山木工”制定了一套长达八年的独特人才培养制度。
 
秋山学校学员一年,加上学徒四年、工匠三年,合计八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作为一名合格工匠所应具备的全部素质已经养成,从第九年开始,就让他们独立出去闯荡世界了。在学习期间,男女学员都要理光头发,过集体生活,一切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而这种秋山木工的学徒培养方式其实和中国传统的师徒模式是一样的。而所谓“匠人精神”说到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培养的是对技术和行业的敬畏之心,学习的是做人的道理,是一个悟道的过程。而这种匠人精神也成为个人穿越历史变迁的诺亚方舟。
 
 
 
要让自己闪烁职业魔力
 
要问什么是企业的战略,我想首先是生存之道。战略首先是能让你活下去,而匠人精神是你活下去的重要手段。我的体会,一个成功的匠人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像武术大师一样,拥有一种职业的魔力。当你的产品、你的行为、你的公司存在着一种魔力的时候,你的市场是不会有问题的。这是你在行业里修炼出来的核心竞争力。你要让自己身上带有一种魔力。
 
五月份我们去了意大利,见了八十多岁的原宝格丽集团的总设计师嘉雷理•宝格丽(Gianni Bulgari)。其一辈子都在从事宝格丽家族的珠宝设计,他的一组设计来自于对大卫雕塑中大卫嘴唇线条的研究,创作了一系列针对女性的珠宝饰品,非常有创意。他一举一动尽显大师风范,充满了一种行业领袖老辣的魔力。这一点给我很深的印象,专注一个行业,可以超越无数的世事变幻,这也是许多意大利家族兴旺发达的原因,这是一种生存的大智慧。

现在人们习惯了在各个行业之间跳来跳去,但形势的发展正从过去的疯狂增长模式,转化为精明增长。只有那些对真正拥有技术和学问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我们潜心学道。
 
有一个著名剑客的故事,叫柳生学剑。柳生当时是日本有名的剑客,他的老师是宫本,宫本是日本著名的剑术大师,他们有一段经典的对话。
 
有一次宫本与柳生在一起聊天,柳生就问宫本:师傅,你觉得我要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想了想说:照这样就再练个十年吧。
 
柳生很不甘心,心想我的水平这么高了还要十年,又问:如果我加倍努力,没日没夜地苦练呢?
 
宫本不加思索地回答:那就需要二十年了。
 
为什么呢? 因为你将没有时间思考了。没有时间修炼道,你学的全是术。你必须为自己留下领悟和漫游的时间,否则你无法真正悟道。
 
学业有专攻,这才是我们面对未来安身立命的保障。要练绝活,这是很重要的。所谓立命之源,养老之本,都来自于你对自己行业深刻的修炼。
 
古话说:一日看尽长安花,不如早回家。回家,回到自己的专业,回到自己真正称心称手,赖以为生并且可以传承下去的各行各业,做一个真正实现自己的使命的人。
 

点击次数:1789   【 打 印 】【 返 回
 
  首 页 | 策划领域 | 服务方式 | 思想采购 | 策划方法 | 我们的案例 | 业务联系 | 友情链接 | 雁过留声English [TOP
[免责声明] 本网站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我们刊载的文章涉及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即时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深圳市严忠明项目策划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景田路擎天华庭B-16D
Email: yanzm@21cn.com | yansplan@126.com
业务联系:13802270231 电话:0755-23917262

     [ 粤ICP备06115721号 ]